第三十九章 苏晓的发现!生门!

类别:玄幻奇幻 作者:利群大帝字数:1595更新时间:25/08/01 12:04:26
在白灯笼那柔和的光晕庇护下,江澈与苏晓,以及剩下的几名外国天选者,安然无恙地度过了封门村的第一个夜晚。
然而,当黎明照亮这片村庄时,一个更令人绝望的事实摆在了所有人面前——他们依旧被困在这里。
村子的出口,仿佛被一层无形的结界所笼罩,无论他们如何尝试,都无法踏出村口那块歪斜的石碑半步。
北欧符文大师比约恩,焦躁地在屋子前来回踱步,口中不停地用古诺斯语念诵着什么,试图寻找结界的薄弱点。
而尼罗河国的祭司后裔阿蒙,则瘫坐在地,眼神空洞,似乎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。
恐慌与焦躁,在这些幸存的“神秘侧王牌”之间蔓延。
就在这片压抑的氛围中,苏晓,这位来自龙国顶尖学府的考古系学霸,展现出了她作为“国之利刃”搭档的真正价值。
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,深吸一口气,将那份足以吞噬理智的恐惧,用学者的严谨,死死地压在心底。
她对江澈说:
“这样坐以待毙不是办法。我要出去看看。你放心,我不会违反规则。”
在江澈默许的眼神中,苏晓走出了那间作为临时安全屋的民房。
她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漫无目的地寻找出路,而是将整个封门村,当成了一个巨大的考古遗址,开始进行系统性的勘察。
她的目光,没有停留在那些白灯笼上,也没有去理会那些在村中,如同幽灵般缓缓游荡的“村民”身影。
她的注意力,全部集中在了那些最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之上——那些构成村庄本身的建筑语言。
很快,她便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。
村子里,几乎每家每户的门槛石上,都雕刻着一些因常年风化而变得模糊不清的符号。
在其他人看来,这或许只是当地一种普通的装饰性花纹。
但苏晓,凭借着她对古文字学的深厚功底,只看了一眼,心脏便猛地一跳!
“这不是简单的花纹!”
她压低声音,对着通讯器里的江澈和后方指挥中心说道。
“这是一种由道家符箓演变而来的‘镇宅符文’变体!
它出现的年代,至少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!”
这个发现,让观察室内的刘振国教授等专家精神为之一振!
苏晓没有停下脚步。
她知道,白天相对安全,但时间紧迫。
她冒着随时可能被“村民”靠近骚扰的风险,快速地在村中的小巷里穿行。
她用笔飞速地描摹,记录下每一户门槛石上那各不相同的符文样式。
当她将整个村子大概三分之二的符文都记录下来,回到安全屋,将这些拓印下来的符号进行对比分析时,一个让她自己都感到头皮发麻的规律,浮现了出来。
“大部分的符文,从结构和笔画走向上看,其核心含义都指向了‘镇压’、‘隔绝’、‘封印’……”
苏晓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。
“这说明,这个村子里的‘人’,生前就在用这种方式,对抗着某种恐怖的东西。”
“但是!”
她话锋一转,用笔尖重重地点在了笔记本上几个特定的符号上。
“有七户人家的符文,是例外!它们的含义,截然相反!不是‘镇压’,而是‘引路’!不是‘隔绝’,而是‘接引’!”
她将那七个“引路”符文在地图上的位置用红笔连接起来,一条隐藏在村庄布局之下的秘密路径,清晰地呈现在了纸面之上!
“这……这是一条路!”苏晓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。
就在这时,她脑中灵光一闪。
立刻冲出屋子,朝着位于村子正中央的那口几近干涸的古井跑去。
在那里,她曾看到一块半埋在泥土里的残破石碑。
她跪在井边,奋力地将石碑周围的淤泥清理干净。
石碑的全貌,终于显露出来。
那是一块古代用于祭祀土地和谷物之神的“社稷碑”!
石碑上,用古朴的篆文,深深地刻着几行已经残缺不全的文字:
“……岁大饥,疫起,阴阳倒转,生死无门……唯闻天籁,可寻乡音……归处即在……”
“阴阳倒转,生死无门……”
苏晓喃喃地念着,这与村庄的现状完全吻合!
“唯闻天籁,可寻乡音……”
乡音?
所有的线索,这一刻,在苏晓的脑中,汇聚成了一个完整而又大胆的推论!
她激动地冲回江澈身边,将自己的发现和盘托出,声音因为极致的兴奋而再也无法保持平静:
“我明白了!江澈!我彻底明白了!”
“‘乡音’!规则提示里的‘乡音’,指的根本就不是某种声音!你想,在这样一个连活人都没有的死寂村庄里,哪里来的‘天籁之音’?”
“‘音’,通‘韵’!‘乡音’,指的是‘乡韵’!是根植于这片土地本身的‘韵律’和‘脉络’!”
她将那张画着路径的地图摊在江澈面前,指着上面那七个被圈出的红点。
“这些‘引路’符文,就是这片土地的‘韵律’!它们组成的这条隐藏路径,就是唯一的‘乡音’之路!”
“而这块社稷碑,是古代村落的中心,是人与土地沟通的媒介,它就是整个村庄风水格局的‘阵眼’!”
“‘归处即在……’,‘归处’,就是这条路径的终点!我勘察过,这条路的尽头,是村子最深处、那座早已废弃的古戏台!那里,才是这个副本里,唯一的生门!”